安徽是传统制造大省,“白色家电”更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资料显示,在全国,每3台冰箱、每4台洗衣机、每5台空调就有一台是安徽制造;在全球,10%的笔记本电脑、20%的智能手机液晶屏、30%的平板电脑显示屏也是安徽制造……
近年来,智能家电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江淮大地蓬勃发展、方兴未艾,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在江淮大地上茁壮成长,走向全国,影响世界。
“先进制造挺起安徽工业脊梁。”前不久,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,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宣布,安徽已经实现了从“传统农业大省”到“新兴工业大省”的历史性变革。
安徽历来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,中国第一台VCD、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等都诞生于此。
如今,安徽正在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智能家电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正酣。
据统计,安徽制造的冰箱、洗衣机、彩电、空调等家电“四大件”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台,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5.7万辆,占全国12.4%,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,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……
不仅在国内,近年来,安徽制造业搭乘着国家发展的快车,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已经驶出国门,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让安徽制造走向全球。
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(合肥)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例,联宝科技是联想集团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,也是安徽省最大的进出口企业。
去年,超过2350万台联宝产品从合肥走向世界,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真正让“全球10%笔记本电脑是安徽制造”成为现实。
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华米科技是一家创办还不到6年的企业,却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可穿戴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兴企业之一。目前,华米科技智能设备出货量已突破一亿台,位居全球前列。2018年2月,华米科技在美国上市,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安徽企业。
在芜湖,前不久跻身全球500强的海螺集团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海外发展,海川装备公司更是紧随海螺集团的步伐,加速海外市场布局,投身海外项目建设。
自2012年11月首套预热器出口巴西以来,海川装备公司的产品已覆盖巴西、日本、印尼、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等6个国家的14个水泥生产线项目。
除此之外,安徽企业境外投资合作目的地已扩展到137个国家和地区。江淮、中鼎、应流等一批省内企业进军海外并设立了一批海外研发中心,“安徽制造”正阔步走向世界。
数据显示,安徽制造业“走出去”的产品越来越多,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。2018年,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接近58%,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接近28%,近四年年均增长接近15%。今年1-7月,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9.5亿美元、增长8.3%,其中笔记本电脑、太阳能电池、液晶显示板等产品出口增长约5.5亿美元,拉动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0.1个百分点。
创新引领 壮大新动能
安徽制造走向世界的背后靠的是什么?
“安徽实现了从‘创新追赶’到‘创新引领’的历史性变革。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、最靓名片、最强音符。”省委书记李锦斌一语中的。
2018年4月,0.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在蚌埠市成功下线,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。
0.12毫米玻璃。 蚌埠玻璃设计院供图
玻璃是信息显示领域的一个关键基础材料,可是在2013年以前,超薄乃至极薄玻璃技术和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。从2013年开始,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组建团队,不断攻关,突破1000多项技术瓶颈,使生产出来的玻璃厚度,从0.33毫米,一降再降,最终生产出仅0.12毫米的“世界最薄玻璃”。
“只有把创新作为企业的魂,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彭寿说,正是依靠创新驱动,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才能由过去的接近亏损,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收入达220多亿、利润达十几亿元的规模。
在合肥江淮蔚来工厂的65000平方米的车间内,机器人来回穿梭运转,忙得不亦乐乎。该车间的自动化率高达97.5%,全车间307台机器人手臂,几乎能够完成车辆车身的生产全过程。
正是依靠技术创新,江淮蔚来不仅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,而且还实现了全球量产的全铝车身中最高比例的铝材应用量——96.4%。
同时,江淮蔚来还通过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、自动质量检测,可满足客户定制化生产需要。
“下载蔚来APP,点击爱车按钮,然后直接在界面选择车辆选配,这其中包括爱车颜色、电池容量、轮毂款式、内饰搭配以及钥匙的选择……直接下订单,即可完成对江淮蔚来的网上订制。”江淮蔚来工厂厂长牛斌说,虽然蔚来诞生只有一年多,但他信心满满。截至目前,蔚来已交付整车22000多辆。“蔚来已经不单单是一家汽车公司,还是一家科技企业,这与蔚来不断地创新密不可分。”
江淮蔚来汽车的生产车间。 江淮汽车供图
“推动安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重点是在‘科创+产业’这条路子上走宽走实,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。”今年8月,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专场发布会上,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回答记者“如何推动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”问题时表示,首要是加强技术创新,提升产业基础能力,重点在智能家电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,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不断努力。
政策护航 跑出加速度
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除了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安徽还在政策供给、产业优化上做文章,同时积极开展“四送一服”,为企业送理念、送政策、送项目、送要素,服务实体经济,打造最优营商环境。
当前,安徽制造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,相关部门也正在逐步推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一揽子政策,积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沃土。
就在本月初,安徽省经信厅发布了《2019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》,支持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精品制造、绿色制造、服务型制造,支持电子信息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,支持企业做大做强,强化金融和土地要素支撑。这释放了安徽将为特色制造业企业送去“真金白银”的强烈信号。
根据实施细则,制造强省政策奖补资金及项目与“三重一创”、科技创新、省中小企业(民营经济)发展、机器人产业、数字经济、集成电路等政策资金及项目实行统筹。其中,单个企业最高可叠加享受除项目奖补外的3个称号类奖补,最高奖补将近1000万元。
另外,新进入中国企业联合会(中国企业家协会)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且在安徽省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企业、新进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且在安徽省注册登记且总部设在安徽的制造业企业,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奖补。
精准政策供给,优化产业生态是关键。
近年来,安徽按照制造强省、科教大省、技工大省一体推进的建设思路,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体系。特别是坚持产业政策要准,对10个重点领域量身定制政策,既增动力,又破阻点,较好推动了市场和生产主体、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省长李国英表示,“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员,同时又是推动中部崛起的一员,夯实制造业基础,延伸产业链,完善产业体系,这是中央赋予我们的使命。安徽在实施创新驱动、产业升级方面有优势、有基础,有条件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。”
(责编:关飞、李阔)